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對后世影響極大的書法家,他們創(chuàng)作的很多作品被后世尊為中國書法的經(jīng)典之作。三國時期的書法家鐘繇擅長楷書,他的小楷作品《宣示表》,被后人譽為“正書之祖”。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書斷》中稱贊他:“繇尤善書,于曹喜蔡邕劉德升,真書絕世,剛?cè)醾溲伞|c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馀。秦漢以來,一人而已?!?/p>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東晉時期的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rèn)成就最杰出的書法家,被譽為“書圣”。他的行書作品《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具有藝術(shù)魅力的作品之一,被后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受王羲之影響,他的兒子王徽之、王玄之、王獻之,孫子王淳之都擅長書法;尤其是王獻之與其父齊名,兩人并稱“二王”。除了鐘繇、王羲之父子以書法聞名的之外,還有一些當(dāng)時的名士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例如東晉大臣王導(dǎo)、謝安、庾亮,隱士戴安道;此外,還有出現(xiàn)了一位女性書法家衛(wèi)夫人,她是王羲之早年的老師。
在書法理論方面,鐘繇的《用筆法》,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王羲之的《自論書》、《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記白云先生書訣》,索靖的《草書狀》等,都是書法家從事書法實踐的總結(jié);而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則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書法家列表。人們普遍認(rèn)為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的第一個高峰,由于魏晉時期的人們崇尚神韻、氣度,后人就用“尚韻”來概括這個時期中國書法的整體風(fēng)格。
4.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開始于公元420年南朝宋取代東晉政權(quán),結(jié)束于公元589年隋朝滅亡南朝陳。在此之間的160多年,中國南北方各出現(xiàn)了相繼的、或相互并立又相繼的若干個政權(quán),一直是一種南北政權(quán)對峙的局面。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繼承了魏晉以來的成果,繼續(xù)有所發(fā)展,尤其以楷書書法的成就最高。但是南朝和北朝在風(fēng)格上卻也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清朝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評論:“南書溫雅,北書雄健”;“北書以骨勝,南書以韻勝”。
由于這個時期戰(zhàn)亂頻仍,流傳下來的南北朝書法作品,除了少量墨跡和寫經(jīng),其余大部分都是碑刻和墓志銘。南朝書法更多繼承了東晉的遺產(chǎn),傳世主要作品有:碑刻有《爨龍顏碑》、《瘞鶴銘》等;墓志銘有《劉懷民墓志》、《呂超靜墓志》、《劉岱墓志》、《桂陽王妃慕昭墓志》等;墨跡有南朝齊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慈《尊體安和帖》等;寫經(jīng)是南朝佛教昌盛的結(jié)果,主要作品有南朝齊《佛說歡喜普賢經(jīng)》,南朝梁《華嚴(yán)經(jīng)卷》、《佛說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等。北朝碑刻數(shù)量眾多,其中以魏碑成就最為顯著,是漢字楷書書法的典范之一。例如,被稱為“龍門四品”的《楊大眼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和《魏靈藏造像記》,它們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北朝的墓志銘數(shù)量更是前所未有,代表作有《元懷墓志》、《張黑女墓志》、《崔敬邕墓志》等。
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絕大部分作品都無法考證其作者,由此卻可見書法藝術(shù)的繁盛。流傳下來有名有姓的書法家也很多,南朝主要有羊欣、范曄、王僧虔、蕭子云、蕭衍、陶弘景等;北朝有崔浩、鄭道昭、趙文淵、王長孺等。這些人里面,蕭衍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有名的皇帝書法家;范曄、王僧孺和蕭子云是文學(xué)家,而陶弘景則是醫(yī)學(xué)家。南北朝的書法直接影響了隋唐的書風(fēng),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智永、歐陽詢、虞世南直接取法于南北朝的碑刻,清朝則興起了推崇南北朝碑刻和墓志的“碑學(xué)”流派。
5.隋唐五代
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秦漢以來的又一個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大一統(tǒng)時期,這個時期在很多方面也達到了秦漢以來的又一個高峰。科舉制度作為選拔官吏的主體制度在隋唐時期正式確定下來,知識分子無論出身如何都可以通過科舉入仕。文學(xué)方面,詩歌有“李杜詩篇萬古傳”,散文有韓愈“文起八代之衰”。同樣,主要以詩文為文字內(nèi)容的書法藝術(shù)也得到了眾多士人的喜愛和修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