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由在家信徒自行繪制,也有的由生活在寺廟的畫師專門繪制?!疤瓶ā币苑鹣癞嫗橹鳎娣从巢刈迳鐣詈途裆?。其主題包括了佛祖、大法師畫傳、肖像畫、本尊畫、歷史畫、民俗畫、建筑畫、宗教活動、器物、醫(yī)藥等等。它記載和保存了藏族的宗教、哲學、歷史、科學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百科全書式地反映藏族民眾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繪畫藝術形式。
本書通過對“唐卡”藝術家西合道等人的講述內容的記述,佐以照片和插圖,全面地反映“唐卡”藝術家的生活、學藝經歷、傳承關系、“唐卡”作品的內容、有關的禁忌和習俗、生活中的相關故事等等,使讀者對神秘的“唐卡”及其傳承人有個全面的了解。
(注:西合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員)
2.《剪出來的大師——剪紙大師劉靜蘭口述史》
講述人:劉靜蘭(剪紙藝術家,漢族,內蒙古包頭市人)
剪紙是用剪刀在紙上剪出的各種圖案的總稱,是遍及中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形式,婦女是主要創(chuàng)作群體。過去婦女繡花、繡鞋用的紙樣,窗戶上貼的窗花都是最多用到剪紙的地方。中國發(fā)現的最早的剪紙是北魏時期的作品,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到現在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地方風格和個人風格。
劉靜蘭生長的商都縣地區(qū)屬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盟,與山西省的交界,因此商都地區(qū)的民間藝術就不同于蒙古族的藝術形式,而更趨向于黃河流域漢族民間藝術特征。在傳統(tǒng)民俗氛圍的滋養(yǎng)下,劉靜蘭7歲便拿起剪刀。在老師的指點下,從被動拷貝老窗花到主動吸收傳統(tǒng)花樣中的精華,并靈活運用于自己的剪紙創(chuàng)作。劉靜蘭生長的商都縣地區(qū)屬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盟,與山西省的交界,因此商都地區(qū)的民間藝術就不同于蒙古族的藝術形式,而更趨向于黃河流域漢族民間藝術特征。在傳統(tǒng)民俗氛圍的滋養(yǎng)下,劉靜蘭7歲便拿起剪刀。在老師的指點下,從被動拷貝老窗花到主動吸收傳統(tǒng)花樣中的精華,并靈活運用于自己的剪紙創(chuàng)作,這個時期也是劉靜蘭剪紙藝術風格的形成時期,她的剪紙藝術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沉靜、自然。是真正的剪出來的藝術家。
(注:劉靜蘭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