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977年,您就開始從事中國與伊朗的外交工作,并在1991至1995年就任我國駐伊朗大使。中國和伊朗的文化交流主要有哪些?有一些怎樣的變化?
華黎明:中國和伊朗的文化交流歷史很長。在古代中國同波斯之間的文化交流特別是在漢唐兩代非常密切,漢就是西漢期間漢高祖派張騫通西域,張騫本人沒有去,他的副使甘英到了波斯,據(jù)史書記載甘英在波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這次通西域把很多波斯的文化介紹到中國來。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吃的一些東西,比如說菠菜、胡蘿卜、石榴、哈密瓜、西瓜這些種子都是從西域,也就是當時的波斯傳到中國來。他把中國的桃子這些東西也傳到那個地方去了。 那個年代波斯還派使臣到中國長安來進貢。當初波斯人進貢給漢朝的皇帝的貢物是什么?是獅子。當年的波斯獅子很多,中國沒有獅子。所以直到現(xiàn)在漢語的“獅子”就是波斯語變來的。
到了唐代這種交往就更多了,在絲綢之路上經(jīng)常有波斯商人到長安來經(jīng)商,現(xiàn)在在西安還有很多墓碑就是當年波斯人埋葬的地方。中國唐代有個詩人叫做李珣,這個李珣就是波斯人同漢人的混血。李珣后來成為了唐代的幾大詩人之一,他的詩的風格既有中國唐詩的風格,又加上古代波斯古典文學的東西。因為古代波斯文學的詩經(jīng)常描寫婦女美麗的頭發(fā),描寫婦女的眼睛,這些他的詩里見的很多,所以唐代來往的人很多。我曾經(jīng)聽說唐代安祿山就是波斯人,那時候交往很多。后來到了近代,大概辛亥革命之后中伊之間的交往幾乎是斷絕了,后來的伊朗人了解中國都是通過西方的著作和文化。
所以很有意思,我剛到伊朗的時候,看到伊朗關(guān)于中國的書籍,媒體上對中國人的描述,大部分都是從西方媒體來的。當初伊朗了解中國的就兩本書,一本就是賽珍珠的《好土地》,還有一本斯諾著的《紅星照耀中國》,就是我們說的《西行漫記》,就這兩本書,除此以外他們對中國了解實在太少。同樣,中國對波斯了解也很少,直到今天大概我們很多中國人對伊朗的了解,也就是核問題,伊朗的內(nèi)賈德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美國人要打伊朗,大概中國人頭腦中就是這些東西。今天很多人凡是到伊朗旅游過的、訪問過的回來一看,跟我們在報上看的伊朗完全不一樣。我覺得很需要文化上的交流,實際上中伊的政治關(guān)系很好,但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之間相互了解遠遠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