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外交流使者
在日本、越南、俄羅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國均出土了不少中國古代銅鏡。在《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中,便記載了三國魏晉時代倭女王(今日本)遣使到來中國進貢,魏王便賞賜予“銅鏡百枚”的資料,這說明早在漢代,精美絕倫的中國銅鏡,已經(jīng)成為周邊國家難得的珍貴禮物。在日本的考古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魏鏡和吳鏡,以及當?shù)胤轮频摹百羚R”。

明代由日本傳入中國的銅鏡
1959年,在日本福岡縣飯冢市立巖堀田的甕棺墓出土了一面漢鏡,其銘文與西漢時期的銘文鏡基本相同:“日有熹,月有富,樂毋事,常得,美人會,芋瑟侍,賈市程,萬物平,老復丁,死復生,醉不知,酲旦星(醒)”。另外,1978年11月,在阿富汗席巴爾甘(Sibrkand)貴霜早期三號墓中,也出土了銘文基本相同的中國漢代銅鏡,這是漢代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又一證據(jù)。
古代銅鏡的形制、紋飾和銘文的發(fā)展變化,記述了先民們的藝術(shù)想像力和社會文化觀念,又顯現(xiàn)出其銅鏡文化自身的系統(tǒng)性和時代性特征,研究這些紋飾和銘文,為我們今天認識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藝術(shù)和社會意識,提供了實物證據(jù)與一個獨特的視角。
編輯:徐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