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認為現代“女書”是古越文字的孑遺和演變。這種觀點認為:象形字、會意字是文字體系中最早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文字創(chuàng)造者所處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據“女書”象形字、會意字構成中反映的文身習俗、“干欄”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鳥圖騰文化現象。
關于女書的起源,學者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也不是一種,在江永流傳較為廣泛的有四種:
第一種:
相傳女書是瑤姬借用天書改編過來的
瑤姬是誰?瑤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覽人間,迷戀上江圩普美村的秀麗風光,便偷偷地住了下來。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瑤池,因此她告訴凡人:她的名字叫瑤姬。
瑤姬花容月貌,聰明伶俐,深得王母寵愛。一天清晨,宮女們都未曾起床,瑤姬梳洗完畢。掀開霞帳,推窗啟戶,只見人間一派明山凈水,鳥語花香,田園阡陌,泉美林秀,炊煙裊裊,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宮要自由得多,瑤姬決計下凡去探個新奇。
于是瑤姬離開了天宮,足踏祥云,飄飄然下到一個地方,這是一個地廣人稀、風光迤麗的水鄉(xiāng),名喚普美村。瑤姬與下界的人語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別講究禮儀。尤其是姑娘們人人心靈手巧,個個聰明能干,雖然語言不通,但都相處甚好。
人間的姑娘們擅長描花鄉(xiāng)朵,紡織花帶、花被。她們織繡的繡鞋花、衣邊花、頭巾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美妙。姑娘們穿上自己紡織的五彩衣裳,燦如明霞若天仙?,幖宸梦弩w投地,于是拜她們?yōu)閹煛,幖вX得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言不達意,意不能書。瑤姬想幫助她們提高言情記事的能力,便回到天廷,把一套復雜的天書搬了下來。姐妹們雖然想學,但一個個目不識丁?,幖в职堰@深奧的天書一一簡化,并與女紅刺繡結合起來,用當地的土語讀唱,使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們一個個能識善寫,作詩繪畫,讀唱自如。自此,這個改變了的天書在女人中間傳遞,男人不屑一顧,也不識用,因此就定名為“女書”。

第二種
傳說很久以前,上江圩一農婦生下一個女嬰,體重九斤,故取名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資聰敏,紡紗績麻,織布繡花,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她還異想天開地造出了寫土話的女字。所以義年華說:“只聽前人講古話,九斤姑娘最聰明,女書本是姑娘做,做起女書傳世間?!?/p>
義年華,女書傳人。上江圩棠下村女,一九零七年出生,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去世,終年八十四歲,是位飽經磨難的老人。她為許多人寫傳寫三朝書寫女歌,還翻譯了很多漢文作品。在她的遺物中,有她精心抄錄的漢文唱本,大概要準備譯成女書。女書是義年華生命的支柱,最后幾年她寫了很多女書作品,并培訓了一些女孩習女書,熱情地配合女書的搶救調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