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國松:用收音機聽評書的日子
姓名:郭國松
職業(yè):新聞記者
出生年份:1964年
只要評書節(jié)目一開播,甭管它農(nóng)忙還是什么時候,只要評書開始了,收音機旁邊立馬圍上來一堆人,屏息靜氣,跟著“說書的掉淚,替古人擔(dān)憂”。
新浪娛樂:從您有記憶開始,什么樣的娛樂方式最普及?
郭國松:我出生在農(nóng)村,當(dāng)時的家鄉(xiāng)非常窮,沒有電,一直到我離開家鄉(xiāng)時還在使用煤油燈。
從我記事的1970年代初,在那樣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nèi)諒?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為生計奔波,守著千古不變的生活規(guī)律。
當(dāng)然,再窮再落后的地方,也有能夠讓人們身心娛樂的方式?,F(xiàn)在想起來,小時候家鄉(xiāng)的所謂娛樂,電影大概可以稱得上最高檔次的娛樂。我不記得多長時間放一次電影,但我知道公社(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有專門的電影放映機構(gòu),名字可能是叫電影隊或者文化站什么的,兩個放映員,帶著小型發(fā)電機,定期到下面各個村里放電影。
這算是窮鄉(xiāng)村能夠娛樂全村的幾乎唯一的方式。天還沒有黑,在大隊這個村級行政首腦所在地,干部們指揮幾個社員在一大片空地上埋起兩個四五米高的桿子,然后把一塊約有3個平方米左右的白色銀幕拉起來,桿子上再掛個大音箱,半人高的放映機架在場地中央,空氣中散發(fā)著發(fā)電機的汽油味,一個臨時的露天鄉(xiāng)村電影院就這樣建起來了。
我們家就住在大隊旁邊,有點“首都”的感覺,近水樓臺,總能占個好位置。那情景,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幸福——整個村里像過年一樣,男女老少舉家出動,扛著大板凳、小椅子,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全大隊1000多口人,再加上附近幾個大隊的觀眾,黑壓壓地坐了一大片,熱鬧非凡。
鄉(xiāng)下放電影是免費的,因此,相鄰的其他大隊放電影,5公里之內(nèi),青年人和孩子們也會追著去看。
當(dāng)然,相距15公里左右的縣城有固定的電影院,可是去過縣城的人不多,即使去了,也舍不得花幾毛錢在縣城的電影院看電影。
除了電影外,我們似乎那里不太時興唱戲,雖然偶爾也有搭臺唱戲,但都是五音不全的鄉(xiāng)下草臺班子,請來還要給錢、管飯。
由于窮,有收音機的家庭不多,我們家后來經(jīng)濟狀況稍微好了一些,才買了一部收音機,牌子忘記了,多半都是上海無線電N廠出的。收音機能帶來什么娛樂呢?其實,只要這個收音機開著,有聲音傳出來,就是一個小小的娛樂中心,不管是什么節(jié)目,對農(nóng)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了。
實際上,這個收音機能收到的節(jié)目除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是本省和鄰近省的電臺,三四個頻道,夜深人靜的時候,還能偷偷地收聽到“敵臺”——就是海峽對岸臺灣對大陸的廣播,說它是“敵臺”,也確實有那么回事,僅僅是廣播的內(nèi)容,就含有明顯的敵意,它不斷地號召“共軍弟兄們投奔自由”。大人說,收聽“敵臺”是犯法的,只要你收聽,公安局的人就知道,馬上就會來抓人。但我又很好奇,經(jīng)常躲在沒人的地方,把聲音調(diào)到最小,一邊聽一邊東張西望,做賊一樣,聽一會趕緊關(guān)了,生怕被抓。
可別小看了這個收音機,在那個時代的農(nóng)村,它能夠帶來很多娛樂,我記得那時候最吸引人的節(jié)目是評書,劉蘭芳、單田芳,這名字簡直如雷貫耳,婦孺皆知,絲毫不遜色于當(dāng)今最紅的影視明星。
當(dāng)時安徽人民廣播電臺正在播放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安徽臺所在的合肥市,離我們家也就100多公里,聲音洪亮清晰,因此,只要評書節(jié)目一開播,甭管它農(nóng)忙還是什么時候,只要評書開始了,收音機旁邊立馬圍上來一堆人,屏息靜氣,跟著“說書的掉淚,替古人擔(dān)憂”。
我敢肯定,要是用現(xiàn)在的“收視率”(收聽率)概念來評價,評書《岳飛傳》的影響,絕非一部好萊塢大片能夠與之相比!
好像當(dāng)時的電臺挺流行播放評書,什么《楊家將》、《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都在電臺播放過,但《岳飛傳》的影響最大。
這或許與我們那里的人喜歡街頭大鼓書有關(guān)。所謂的街頭大鼓書,其實是一種民間文藝,與劉蘭芳、單田芳的評書本質(zhì)上并無二致,無非是他們說出名了,上了正席而已。
小時候我跟著父親去趕集,總要到街頭聽上一陣子大鼓書。在街頭擺攤說書的人,有點像當(dāng)今城市街頭流浪歌手,他在那里說唱得聲嘶力竭,旁若無人,聽的人給錢與否悉聽尊便。
鄉(xiāng)下其實有很多說評書的名家,方圓十里八里都知道,我們那里也常常請他們到村里說評書,一場書下來,三幾塊錢,或者給一二十斤大米(兩毛錢一斤),按戶分擔(dān)。
說起來,那評書也是個超級娛樂人的項目,只見說書人端坐在那里,扎好了架勢,面前放上一面大鼓,一邊擂鼓,一邊唾沫橫飛地連說帶唱,熱鬧非凡。
新浪娛樂:您能簡單講述您所經(jīng)歷過的娛樂方式的改變嗎?比如,娛樂觀念有怎樣的變化?娛樂載體有怎樣的變化?娛樂場所有哪些變化?
郭國松:也許最能感受娛樂方式改變的,還是那些至今仍生活在我老家村里的人。過去鄉(xiāng)下的露天電影沒有了,街頭乃至鄉(xiāng)下書場、說書的藝人早已銷聲匿跡,收音機也已經(jīng)過時,取而代之的則是家家戶戶的電視機。
由于我是農(nóng)民進城,從一個世界跑到另一個世界,十幾歲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還很落后,但進入城市后就完全是城市的生活習(xí)慣了。
與小時候追著看鄉(xiāng)下的露天電影不同的是,到了城市后,早些年還看電影,但后來越來越不喜歡看電影,最近的一次看電影是美國的3D大片《冰川時代》,上一次看電影好像是2004年夏季。當(dāng)時幾個媒體的朋友吃飯,有人說,廣州的電影院在新片上映前,所有的記者都可以免費觀看,于是,我們拿著記者證進去了。看的是一部外國電影,名字忘記了,因為進去不久我就睡起了大頭覺。
我現(xiàn)在基本不看電影,但電視還是看的,只是內(nèi)容很狹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新聞(當(dāng)然不包括新聞聯(lián)播);二是紀錄片,內(nèi)容涉及歷史、人文、地理等。至于電視劇,因為家在廣州,能看到香港臺,亞視和無線都有一些不錯的譯制片,偶爾能吸引我的目光。國產(chǎn)的電視劇則是完全不看——實在沒法看,平庸、俗套、乏味,無聊。
為什么我對國內(nèi)的電視劇評價如此之低呢?舉個例子——某導(dǎo)演拍攝了一部與案件有關(guān)的電視劇,警察破案時找到一個能提供線索的關(guān)鍵證人,但這個人說:“我實在想不起來了。”警察說:“再仔細回憶一下?!弊C人說:“想不起來?!本煺f:“你再想想,比如那天……”于是證人裝著抓耳撓腮的樣子,突然一拍腦袋說:“哎呀,我想起來了……”這樣的情節(jié)幾乎成了每一部與破案相關(guān)的電視劇的“法定套路”,令人大倒胃口。久而久之,我看電視劇的時候,眼睛看著上一個鏡頭,心里就能準確推斷下一個鏡頭是什么。
問題還在于,這些電視劇無一例外都負有反映主旋律的義務(wù),像偵破片子,它一定要借某個人物的口,說出一些很高尚“很社會主義”的話,甚至公安局長會用發(fā)脾氣的形式說:“我們還是人民警察嗎?”聽著別扭!
國內(nèi)電視劇的上述惡劣記錄,終于改變了我的娛樂觀念。我不看電視劇,說白了就是因為我不堪它的折磨,無法忍受它的淺薄。
新浪娛樂:流行過的電影在各個時代都有哪些?對您影響最深刻的十部電影是哪些?您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看電影?
郭國松:我看電影主要集中在20世紀70至80年代,90年代也看了一些電影,但很少。在我們老家看的最后一部電影是《黑三角》,其中的電影插曲《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在當(dāng)年很有名。
以前的電影數(shù)量不多,但基本都看過?,F(xiàn)在能想起名字的電影有《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上甘嶺》、《紅巖》、《閃閃的紅星》、《渡江偵察記》、《南征北戰(zhàn)》、《小花》、《大決戰(zhàn)》、《開國大典》等革命電影。此外,還看過《紅樓夢》、《少林寺》、《紅高粱》、《紅櫻桃》、《黃土地》、《城南舊事》等。美國片子印象最深的是《魂斷藍橋》、《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號》。
在上述國產(chǎn)電影中,主要是早期所看的革命電影,情節(jié)都是高度模式化的,像電影廠批量復(fù)制的一樣,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烙印,談不上對我有什么影響,只能說是滿足一時的娛樂而已。
如果現(xiàn)在讓我重新看一遍我曾經(jīng)看過的電影,能讓我產(chǎn)生興趣的,國產(chǎn)片只有《城南舊事》,國外電影當(dāng)然是《魂斷藍橋》。
至于看電影的載體,過去是農(nóng)村的露天電影,后來有了條件,購買影碟,甚至隨時從網(wǎng)上下載一部電影觀看,我已經(jīng)對電影沒有興趣了。
新浪娛樂:流行過的電視劇在各個時代都有哪些?對您影響最深刻的電視劇集是哪些?您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看電視劇的?
郭國松:完整看過的電視劇有多少,我真的不記得了,因為大部分電視劇我看不完就放棄了。也許,《渴望》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霍元甲》當(dāng)年也風(fēng)靡一時。但沒有哪一部電視劇對我構(gòu)成影響。
新浪娛樂:行過的音樂(某首歌曲,或歌曲的不同樣式)在各個時代都有哪些?對您影響最深刻的十首歌曲是哪些?您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聽音樂?
郭國松:坦率地說,對于流行歌曲,我是很落伍的,當(dāng)今仍然很紅的歌星都有誰,我說不上來幾個,但好歌曲我還是喜歡聽,不少流行歌曲都能哼上一兩句。
我會唱的有很多老電影插曲,比如《九九艷陽天》、《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的祖國》、《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友誼地久天長》等。但我真正喜歡的主要是民歌,比如:《草原之夜》、《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烏蘇里船歌》、《茉莉花》、《瀏陽河》、《北國之春》、《搖籃曲》等。流行歌曲包括《綠島小夜曲》、《彎彎的月亮》、《祈禱》、《愛的奉獻》、《濤聲依舊》、《心太軟》、《我愛你中國》,以及許美靜的《城里的月光》等。
對于聽歌的方式,家里有高檔的音響,偶爾也買碟,但喜歡的不多?,F(xiàn)在聽歌主要是通過電腦,從新浪樂庫下載,然后與外置的小型音箱連接,效果也不錯,想聽的歌曲都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