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祭祖魂節(jié)(中元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四是壯族的祭祀性節(jié)日。相傳古時中元節(jié),是在七月十五過的,云南文山地區(qū)至今仍有保留。后來發(fā)生一場災亂,一些人提前過節(jié),然后逃亂;另一些人逃亂回來才補過節(jié)。因此變成了現(xiàn)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過節(jié)的習俗。這個節(jié)日的內(nèi)容是祭祖和祀鬼兩種。相傳七月十四是壯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們世世代代在這一天祭奠遠祖。又傳說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無家可歸,成為野鬼孤魂,他們四處游蕩作祟。為免遭其害,人們在這天祭祖的同時,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殺雞殺鴨,蒸糕做饃,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鞋襪。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邊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并讓其灰燼隨水漂流。另外,這一天凡已出嫁之婦必回娘家省親、行祭,但過節(jié)后須回去,當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中元節(jié)之禮俗,迄今依舊,人們已多不信鬼神,僅以祭祀禮儀,表示對死者的緬懷。
4、祭青苗節(jié)
桂西壯族民間農(nóng)祀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七月間擇日舉行。屆時,以豬肉、米飯作為供品祭村外田邊,表示讓禾苗神享用。接著開始路禁,以免驚擾苗神。同時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一邊高唱農(nóng)事歌,預祝豐收。
八月
1、眾神誕節(jié)
壯族民間宗教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八月初舉行。壯族是個信奉多神的民族,他們將八月初二視為眾神的共同節(jié)日。因此,每年是日便具備祭品以祭拜?!?、拜請月神節(jié)
俗稱中秋節(jié)、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壯族群眾在這一天吃月餅,蒸粉做糕,當雞殺鴨歡度節(jié)日。以各種方式賞月、祭月、拜月。如廣西馬山、上林、都安縣一帶,人們用竹子在水中搭臺,觀賞天上明月和水中月影;廣西龍勝、鐘山等縣,各戶以十一個糍粑祭月,以像征古代傳說中的十一個月亮。這十一個糍粑不吃則已,一吃就要吃十個,只允許剩一個,象征現(xiàn)在天上的一個月亮;各地都習慣以圓形的食品來拜月,例如月餅、柚子、花生、芋頭之類,表示天地同圓,如意吉祥。
這一天,也是親戚團聚的日子,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共享天倫。各地還有不少娛樂活動,廣西德保、靖西兩縣一帶通過"歪囊海"請月娘下凡與民同樂;桂西桂北的男女青年,擇地舉行歌會,對歌傳情。因此許多地方也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歌節(jié)。孩子們則以柚子皮做成面具,踩高橈,扮演高公矮婆,盡情游樂,玩?zhèn)€通宵。這一天,人們忌諱"圓"字,而以"團"、"鸞"等字來代替"圓",否則就是對月亮的不恭。
九月
1、九月九節(jié)
壯語有"九九歸一,百歲成仙"的說法,此節(jié)主要是給老人祝壽,是老人壽辰活動的延續(xù)和補充。沒有老人的農(nóng)家也都過節(jié),但有老人的農(nóng)戶則特別講究。兒子要給老人剃頭、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回來,并帶給一只雞,幾斤米,俗稱"補糧",給老人添糧增壽。席間,子女兒孫先給老人喂飯,然后才進餐,以示孝敬。
是日,有的地方還有祭掃祖墳之俗,如雙定五聯(lián)村一帶的壯族,各家在清晨時就帶著祭品外出祭墳。
2、百靈節(jié)
廣西天等縣壯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九月初九,相傳是為紀念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靈而舉行。是日,青年男女歡聚在百靈泉邊,祭祀百靈,行歌互達,盡興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