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民族音樂家、民族弓弦樂大師、作曲家、教育家劉明源先生離開我們已經(jīng)14年了。劉先生的一生為民族音樂事業(yè)奮斗拼搏、辛勤耕耘,傾注了畢生精力。正如著名作家蘇叔陽的挽聯(lián)“先生去矣友鄰皆悲從此人間少妙曲,天國召噫神娥恭候而今云頭蕩嘉音”。人們永遠懷念這位在中國樂壇上才華橫溢、光彩照人的一代大師劉明源。
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6月16日,青年板胡演奏家劉湘繼承他的父親劉明源先生的板胡演奏精華與神韻,成功地完成了他攻讀碩士研究生系列板胡畢業(yè)音樂會,他的演奏受到了專家、學者及劉先生的老朋友、老學生們的認可,人們在欣賞劉湘的演奏同時,仿佛又見到了當年劉明源先生出神入化的舞臺風采。
妙曲天上來,今朝蕩嘉音,劉氏傳人今又在妙曲天上來。為了紀念劉明源先生誕辰八十周,為了傳承板胡藝術,由中央民族樂團、《喜洋洋》室內(nèi)樂團主辦的紀念劉明源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屆時各種形式的演奏會、學術研討會將在京舉行。劉明源先生的學生、弟子同臺獻藝,旅居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及國內(nèi)各地的學生,他們以飽滿的熱情、精彩的演奏共同懷念恩師劉明源先生。
劉明源1931年5月28日生于天津。從事醫(yī)生職業(yè)的父親酷愛音樂,并拉得一手好胡琴。6歲時劉明源便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學習板胡、京胡演奏,練就了堅實的基本功。11歲便以出色的演奏技藝加入天津地區(qū)的《百靈樂團》、《閩粵會館》等樂社組織,他一方面參予演奏,同時繼續(xù)學習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廣東音樂、曲藝等戲曲、民間音樂。16歲后相繼在天津的“勝利”、“皇宮”、“永安”、“惠中”等歌舞團擔任高胡、板胡、二胡演奏。1951年加入天津市評劇團。1952年調(diào)入北京電影樂團民族管弦樂隊任樂隊首席、獨奏演員、隊長等職務。
早在50年代,他的一曲《大起板》就曾響徹大江南北。這首高音板胡獨奏曲,以優(yōu)美的旋律、鮮明的節(jié)奏、純正的音色和熱烈飽滿的情緒而深深地感染著聽眾,以至常常演奏至高潮處,全場觀眾起立隨聲擊掌。1957年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上,他以超群的、極富個性的演奏,征服了評委和觀眾,奪得民間樂器演奏比賽的金質獎章,為中國人民贏得了殊榮。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藝術家,無不來自人民之中。劉明源就是深深扎根于民族音樂土壤之中的演奏藝術家。
長期以來為了不斷充實自己,他始終沒有停止過向社會學習、向民間學習、向姊妹藝術學習、向人民大眾學習。他抓緊一切到各地演出實踐的機會,深入生活、深入民間。在河南演出期間,他參加當?shù)氐暮幽习鹱觿F的演奏,在掌握了大量的河南民間音樂素材和演奏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二胡獨奏曲《河南小曲》。
在一次出國訪問演出中,他聽了蒙古藝術家贊米揚的馬頭琴獨奏,感到他在演奏技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于是他用心揣摩馬頭琴的演奏技法,并以內(nèi)蒙古音樂素材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中胡獨奏曲《草原上》。這首樂曲繪聲繪色、深刻細致地描繪了廣袤的草原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同時在演奏技法上擴大了中胡的表現(xiàn)力,并首次將中胡這件伴奏樂器推上了舞臺,成為獨奏樂器。
劉明源的所有創(chuàng)作都來自于民間土壤之中,我們從他的演奏藝術中,似乎聽到他走遍祖國大地的足跡之聲,看到他與眾多的民間演奏家親切交談切磋技藝的情景。
技藝與神韻的完美統(tǒng)一,是劉明源演奏藝術魅力之所在。深厚的功底、巧妙的處理、跌宕起伏的力度變化、剛健有力的音質、純正明亮的音色和具有大將風度的舞臺表演藝術,所有這些令聽者如醉如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他的演奏以情入曲、以曲傳情,“靜”如小河流水娓娓動聽,“動”似大江東去氣勢磅礴。無論是以東北曲調(diào)創(chuàng)作的板胡獨奏曲《大姑娘美》、歡快熱烈的《節(jié)日》,還是優(yōu)美輕松的《喜洋洋》、欣欣向榮的《幸福年》,具有陜西風情的《秦腔牌子曲》等,都被他演奏的得心應手,充分體現(xiàn)了劉明源先生演奏音色的飽滿優(yōu)美、技法的嫻熟全面、風格的多姿多彩,而且富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