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化縱覽
兩河流域一直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我國古代,阿拉伯國家又叫天方國,著名的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曾經(jīng)使無數(shù)中國人對遙遠的阿拉伯世界心馳神往。而今阿拉伯藝術節(jié)將神秘浪漫的絲路新風吹向中國。 阿拉伯世界地處歐、亞、非交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接地中海,南達非洲中部,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世界三大宗教的誕生地,這里現(xiàn)有22個阿拉伯國家共3.1億人口,他們有共同的民族屬性和語言。7世紀伊斯蘭教誕生,給阿拉伯民族注入強大活力,龐大的阿拉伯帝國,兼收并蓄,絲綢、香料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輝煌的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文學、天文、醫(yī)術、建筑、工藝、紡織、書法等獨具神韻,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阿拉伯世界經(jīng)歷了鼎盛輝煌,也遭遇衰落挫折。今天他們從傳統(tǒng)中吸取力量,又融合現(xiàn)代文明,利用獨特資源,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7世紀伊斯蘭教的產(chǎn)生給默默無聞、一盤散沙的阿拉伯人注入了活力和動力。阿拉伯人轉瞬間脫穎而出、狂飆突起,在一浪又一浪氣勢磅礴的對外征戰(zhàn)中,建立起龐大的阿拉伯帝國。漫漫“絲綢”路,滔滔“香料”道,商隊、商船穿梭往來,推動著文明的交往。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既充當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又熔東、西方文化于一爐,融會貫通,創(chuàng)造出燦爛奪目的阿拉伯——伊斯蘭文明。浩瀚的文化典籍、精湛的手工藝品,爐火純青的雕鑿玻璃工藝,久享盛名的絹、緞、地毯、亞麻布,精妙的書法繪畫,獨具神韻的清真寺建筑……燦若繁星,精彩紛呈,凝聚著阿拉伯人的智慧和心血。越過歷史的長河,阿拉伯世界經(jīng)歷了輝煌與挫折。今天的阿拉伯人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從傳統(tǒng)文明中汲取力量,又與現(xiàn)代文明相融合,創(chuàng)造著新的輝煌。

中阿友好交往源遠流長,21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友好使者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偉大航海家鄭和7下西洋,3次抵達阿拉伯灣,到過伊斯蘭圣地麥加,為推動中阿文化貿(mào)易交流作出杰出貢獻。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萬里遠行來到中國泉州,他贊揚“中國人是各民族中手藝最高明、最富有藝術才華的人民”。3世紀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廣州的阿曼蘇哈爾號紀念碑,是中阿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悠久的友好交往使中阿兩大燦爛文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中阿關系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編輯:馮慧、喬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