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成樓的分內(nèi)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后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nèi)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市隔火墻,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
永定人為什么要循八卦建造土樓?究其歷史根源:首先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影響極深,而八卦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加以運用,是情理之中。其次,經(jīng)過數(shù)代的播遷,為求生存,他們面對著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而八卦自古以來,便被人們用以排兵布陣,抵御敵人。從安全角度出發(fā),在設計、建造土樓時運用八卦,對于睿智的客家人來說,便不足為奇了。
土樓分類
土樓若依形狀分,約可分為圓樓,方樓,五鳳樓。另外還有變形的凹字型,半圓型,與八卦型。其中,以圓樓與方樓最常見,也常常兩形狀并存。該長達數(shù)千平方米面積且聚族而居的圓樓與方樓以簡單幾何形建筑構(gòu)筑于山嶺狹谷之間,人造建物與周遭翠青自然景觀形成強烈對比。1980年代中國經(jīng)濟開放后,以圓土樓與方土樓為主的閩南及廣東土樓景觀引起世界各國旅游業(yè)注目。
圓樓
圓樓為圓形的土樓,又名圓寨土樓、福建圓樓或客家圍屋。其用途重于防衛(wèi),因此該名稱嵌“寨”之名。雖然該形狀的土樓不是最多,但是面積通常最為龐大。面積最大者甚至可達72開間以上。
通常圓樓的底層為餐室、廚房,第二層為倉庫,三層樓以上的所在才為住家臥房。其中每一個小家庭或個人的房間都是獨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連系各個房間。這些設計,通常也是著重防御功能。
方樓
方樓是土樓中最為普及。該建物類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圍墻,再沿此墻擴展該樓其他建物。而擴建的制式規(guī)格通常是敞開的天井與天井周圍的回廊。這些相同建造樣式的樓層堆積起來,最高甚至可達六層樓。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與木造棟梁,加上瓦片屋頂,即成為土樓中最普遍的方樓。
五鳳樓
湖坑鎮(zhèn)的“福裕樓”即是一座典型的五鳳樓。五鳳樓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宮殿式或筆架樓。其名雖同,但有些許差距。以兩廂房,一門樓等細部構(gòu)造組成的該土樓類型,其特色是從外觀看去通常為三凹兩突,彷佛中國古時筆架。五鳳樓主要分布于閩西各縣與漳州。其中,移民臺灣的漳州客家人,也將其五鳳樓建筑風格帶至臺灣。
其他
除了圓樓,方樓與五鳳樓之外。以形狀分類的土樓尚有凹字型,半圓形,與八卦型等種類土樓。凹字型土樓主要分布于閩南南靖,詔安。半圓形分布于平和與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樓則偶見于永定、漳浦、華安、詔安、南靖和中國廣東東部。其中全中國最大的八卦土樓則為道韻樓。
申遺過程
——以“大地土樓群”為例
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指人類發(fā)展歷程中積累的世界公認的具有突出價值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古跡。分為文物、建筑群和遺址三類。華安大地土樓群申報世界遺產(chǎn),屬于文化遺產(chǎn)類。
大地土樓群(二宜樓、南陽樓、東陽樓)是中國民居建筑的一塊瑰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事關國家民族利益、事關華安未來發(fā)展的大事;對于保護華安歷史文化,提高華安的國內(nèi)外知名度,促進華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991年3月,華安大地土樓群中的二宜樓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二宜樓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