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丰满熟妇多毛xxxxx,蜜臀国产在线视频,免费 黄 色 人成 视频 在 线

 
    中國文化>人文中國    
     
       
郵票里的北京世界遺產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總稱,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北部天壽山麓,陵區(qū)面積達40余平方公里。它東、西、北三面山勢高峻,逶迤連綿。綠樹叢蔭之中,一座座紅墻黃瓦的陵園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輝煌。

明十三陵從公元1409年開始營建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到清順治元年即1644年營建崇禎朱由檢思陵,歷經200多年,距今已有整整600年的歷史。明十三陵陵寢建筑具有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備和保存較為完整的特點。陵內葬有皇帝13位,皇后23人,皇貴妃1人以及數(shù)十名殉葬皇妃。陵寢區(qū)域內除13個皇帝陵外,還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監(jiān)墓1座,以及行宮、神宮監(jiān)、祠祭署等若干附屬建筑。十三陵陵寢建筑比擬皇宮,紅墻黃瓦、樓殿參差,顯示了真龍?zhí)熳拥淖鸪绲匚缓途R天下的浩大氣勢。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認為人死后,靈魂猶在,還有飲食起居的需求。因此,這十三座皇帝的陵寢建筑比擬皇宮,顯示了帝王的尊寵地位和君臨天下的浩大氣勢。在中國傳統(tǒng)風水學說的指導下,十三陵從選址到規(guī)劃設計,都十分注重陵寢建筑與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的完美境界,用以體現(xiàn)“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中國古代帝王陵寢區(qū)域的設置,早在戰(zhàn)國中期就已出現(xiàn)。到了唐宋時期,出現(xiàn)了相對集中又各自獨立的皇家陵園群落。而明十三陵的特點在于它第一次體現(xiàn)了中國皇家陵寢建筑群的整體性。每一位皇帝的陵墓雖有各自的享殿、明樓、寶城,但陵區(qū)之內,長陵神道成為一條貫穿各陵的“總神道”。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使陵區(qū)的建筑緊密相聯(lián),形成了一個整體。

明十三陵的布局經營,在滿足禮制功用的同時,與山川、水流等自然環(huán)境因素密切結合,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并對清東陵、清西陵的建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各陵除面積大小、建筑繁簡有異外,其建筑布局、規(guī)制等基本一樣。平面均呈長方形,后面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寶城。建筑自石橋起,依次分列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等。各陵原設有“監(jiān)”,專司祭祀掃陵之事,現(xiàn)僅存德陵監(jiān)監(jiān)墻。陵區(qū)內還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監(jiān)墓一座和行宮、苑囿等附屬建筑。

明十三陵是歷代帝王陵寢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作為中國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明十三陵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3年7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明十三陵目前正式對外開放的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道。

1958年12月25日發(fā)行的《十三陵水庫》特種郵票,分別是:修建、全景。

頤和園

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時值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時期;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并于兩年后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yǎng)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tǒng)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1898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后,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里坐朝聽政、頒發(fā)諭旨、接見外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