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盆景僅5公分(2吋)高,從播種或扦插到展出需要3~5年,壽命可達數(shù)十年;小型盆景高5~15公分(2~6吋),需經(jīng)5~10年以上的培育;中型盆景高15~30公分(6~12吋);普通盆景高至60公分(2呎),3年即可培育成功。野外采選的自然矮化樹樁常因不適應環(huán)境和底土的改變而栽培失敗。盆景應根據(jù)種類和根的生長程度每1~5年翻盆一次。移栽時均應剪去部分老根,縮小土團,使樹樁總能在小而淺的容器中生長。澆水次數(shù)與種其他植物相同,亦可施用液體肥料,整個生長季節(jié)都要修枝掐芽。在日本一些地區(qū),盆景行業(yè)具相當規(guī)模,美國加利福尼亞也有小規(guī)模的盆景生產(chǎn)。
藝術(shù)流派

有人把我國盆景概括為兩大派,即南派與北派。以廣東、廣西等地作為南派,以蘇州、揚州、四川和長江、黃河以北的地方統(tǒng)稱為北派。普遍認為形成盆景流派,應有一定的標準:
1、 作為盆景的樹種,應具有地方特色,如揚派的黃楊、雀舌羅漢松;蘇派的三角楓、石 榴;川派的金彈子、黃桷樹;嶺南派的九里香、榕樹等。
2、 要具有反映流派個性的特殊藝術(shù)造型,如揚派的云片型,蘇派的六臺三托一頂,川派的懸根露爪,嶺南派的大樹型,海派的微型等。
3、 有獨創(chuàng)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揚派的以扎為主,嶺南派的蓄枝截干,蘇派的粗扎細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屬絲縛扎等。
4、 融合樹種、造型和技法等特點,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揚派的層次分明,蘇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偉奇突,嶺南派的飄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暢等等。 目前國內(nèi)不少人根據(jù)上述四項標準,把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稱之為中國盆景的五大主要流派。
但這五大流派并不能概括全國流派,還應有浙派、徽派、廣西派、福建派等等。如遼寧的木化石盆景,丹東的樹蔸杜鵑盆景,天津的山水盆景,以及北京的桂樁盆景,山東各地的屏風式樹樁盆景,都可以作為盆景藝術(shù)的一個分支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