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qū)釀酒廠建于1975年,前幾年,北京市面上暢銷的“紅京紅原漿酒”就出品于這家釀酒廠。不過此后,酒廠的效益越來越低迷,最終無以為繼。2005年酒廠開始改造成為藝術區(qū)。酒廠內(nèi)的每一個空間被精心設計,在這些匠心獨運的設計中,無不體現(xiàn)著智慧。因為這里的游人很少,整個廠區(qū)內(nèi)十分安靜,也許這樣的氛圍更適合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
CBD里的藝術區(qū)
北京最繁華的地方就屬CBD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CBD是一個商務中心,實際上在CBD的核心地帶也擁有文化創(chuàng)意藝術區(qū)。
北京22院街藝術區(qū)
很多媒體在報道22院街藝術區(qū)時,喜歡用“北京最具人文氣質(zhì)的藝術型步行商業(yè)街區(qū)”來形容它,不過我們?nèi)锶?,卻更喜歡稱它為“人造美女”。22院街藝術區(qū)不同于北京其他的藝術區(qū),植根于舊有的廠房、設備,而這條藝術街完全是“造”出來的。
很多人奇怪22院街,為什么要叫這樣的名字?原來,在1986年4月到1991年4月我國發(fā)行了一套《中國民居》普通郵票,計三組21枚。這些普通郵票展示了我國從東北到江南,從青藏高原到臺灣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它給了建筑設計師重要的啟發(fā)和靈感——思考著是否有第22種風格,能完美地融合21種建筑語言,于是“22院街”的名字誕生了。
尋找22院街藝術區(q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雖然位于CBD的區(qū)域內(nèi)——百子灣,但是百子灣這個地方的公共交通卻并不發(fā)達。如果是自駕車前往很方便,但如果是乘坐公交車前往,要走相當?shù)木嚯x。我去探訪那天還是選擇了乘坐公交車前往。
我在東三環(huán)路的雙井橋北下了公交車,我來之前有網(wǎng)友建議,要先找到雙井醫(yī)院,因為22院街藝術區(qū)就在雙井醫(yī)院的東北角。我一路打聽下來到雙井醫(yī)院時,我依稀記得這一片地方我來過。那是幾年前,為了尋找北京五鎮(zhèn)之一的木鎮(zhèn),我來到過這里。這一帶原叫黃木廠,是明代的皇木場遺址。明代營建北京皇城的木材,都堆積貯存在這里。
明永樂年間,在營建北京城時,曾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地理觀,在城的東、西、南、北、中,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之說,與“天干”巧妙結合,設置了鎮(zhèn)城的寶物。因東方屬甲乙木,于是城東設為木鎮(zhèn)所在。因此在宮殿和長陵的工程營造完畢之后,特在皇木場,留存一根巨大的金絲楠木,作為鎮(zhèn)城之寶,并設官兵守衛(wèi),以昭示久遠,保障平安。這棵巨大的金絲楠木,長6丈有余,相傳當時兩個人騎在馬上隔木而立,誰也看不見誰,可見直徑之粗。
到了清乾隆年間,相傳“神木”托夢乾隆皇帝,說自己被冷落多年,刀斧加身,滿身傷痛。于是乾隆皇帝親臨皇木場視察,被神木所折服,親書《神木謠》并立碑紀念,又建筑了七間相連的瓦房,把“神木”覆蓋起來,周圍用青石欄桿圍護,以避風雨侵蝕。
那一年,我為了找尋這塊神木碑,只身來到已經(jīng)荒廢的皇木場,我還記得也是在這樣的冬日里,我拿著小本一字一句地抄錄《神木謠》。那時碑和碑亭還在?,F(xiàn)在神木碑所在的地方,已經(jīng)是一片工地,工地被圍墻緊緊圍住,任何人不得入內(nèi),也就無法知曉神木碑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