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冉冉女子演奏家組合是當今活躍在音樂界唯一一個學歷最高的器樂演奏組合,其成員全部為碩士畢業(yè),又稱碩士組合,自1999年成立后已十年時間。均來自于我國的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包括林感(二胡)、史玥(揚琴)、欒玥(琵琶)、范冉(古箏)。
組合成立之初,由著名的音樂理論家田青先生擇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個字,題書命名“林月冉冉”,寓意中國民族音樂的新星冉冉升起。組合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得到了國內(nèi)外音樂家的大力支持,姚恒璐、楊春林、Kaoru Wada(日)、穆祥來、趙東升等作曲家都先后為該組合量身創(chuàng)作樂曲。
林月冉冉女子演奏家組合足跡遍布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北京醫(yī)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石油大學、北大、清華大學等名校進行演出和交流活動,并在北京音樂廳,中山公園音樂堂、金帆音樂廳、國家圖書館音樂廳多次舉辦“林月冉冉經(jīng)典名曲”專場音樂會,受到觀眾的喜愛。錄制有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風華國樂》(周末版)、山東衛(wèi)視的《音樂先鋒》等節(jié)目?!吨袊鴱V播影視》、《少女》、《音樂生活報》、《音樂周報》,《中國娛樂信報》,新浪網(wǎng)等雜志報刊以及各大網(wǎng)絡媒體進行過專題報道。
2000年赴山西、山東等地演出;
2001年3月赴深圳舉辦音樂會。4月,在揚州舉辦音樂會。同月,錄制教學VCD專輯。5月錄制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節(jié)目。6月,赴常州市舉辦民族音樂會。7月,赴無錫、蘇州市作專場教學演出。8月,在北京音樂廳演出古曲專場音樂會。月底,赴河南洛陽演出。9月,參加由北京音樂臺《民樂逍遙游》節(jié)目舉辦的民樂專場演出。月底,赴沈陽參加遼寧省藝術節(jié)。10月,山東衛(wèi)視播放了介紹組合的《音樂先鋒》節(jié)目。11月在名校清華大學進行演出和交流活動。12月底,赴民樂之鄉(xiāng)江陰演出。
2002年始在金帆音樂廳,國家圖書館音樂廳多次舉辦主題專場音樂會,使“國樂坊”概念深入人心,并曾多次在北京音樂廳,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林月冉冉經(jīng)典名曲”專場音樂會。2月,嘗試與北京電視臺十六位主持人合作,舉辦紀念李白誕辰1300周年國樂朗誦會,首次策劃了全場的音樂統(tǒng)籌,并實現(xiàn)了即興的演奏方式,受到了好評。3月,應中國駐美大使館邀請,赴美國7個城市演出13場民樂專場音樂會,不僅受到了當?shù)赜^眾的熱情歡迎,也受到了海外華人及外國友人的高度贊譽,得到了文化部,駐美使領館的高度贊揚,為弘揚民族音樂做出了貢獻。4月,赴大連演出。5月,在南京、上海舉辦專場音樂會。6月赴秦皇島演出。7月赴山東青島演出。8月赴山東煙臺演出。10月赴山東濰坊演出。12月赴江蘇鎮(zhèn)江演出。
2003年1月赴常州演出。3月赴西安參加“利君沙制藥”晚會。4月底,赴鞍山大連兩所城市演出。 在非典結(jié)束之后,8月赴湖南長沙、福建福州演出。9月代表中國出訪北歐芬蘭等國家,參加“中國文化周”活動,這也是繼非典之后中國政府派出的最大一個代表團,中芬建交有史以來的最大一次活動,組合因出色的表現(xiàn)受到了媒體的高度評價。10月赴湖南株洲演出。12月,也就是賀祿汀誕辰100周年期間,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祿汀音樂廳成功舉辦專場音樂會,這也是該音樂廳自翻建以來,舉辦的第一場由年輕的藝術家組成的民族室內(nèi)樂精品音樂會,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成為音樂學院建院76周年、學院附中成立50周年校慶的亮點之一。 2004年3月、6月出訪日本并獲好評。9月,經(jīng)過了層層選拔,代表中國文化部,作為中國文化的使者出訪北歐四國及東歐波羅的海沿岸,參加在挪威舉辦的“中國文化節(jié)”、愛沙尼亞的“亞洲古樂節(jié)”及周邊國家的慰問演出,均贏得了各個媒體的贊譽,并為中國民樂弘揚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4月底在揚州、常州、貴州舉辦三場專場音樂會。
2006赴日本舉辦專場音樂會。
2007年赴山西太原舉辦專場音樂會,并為人民代表大會、黨代表大會作專場演出。7月始巡回演出于江西多個城市。
2008年參加文化部春節(jié)演出。
2009在5月赴上海、南京演出。9月赴澳洲參加國慶60周年慶典演出。10月參加安徽“桐城文化藝術節(jié)”演出。11月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辦專場音樂會。12月在北京音樂廳舉辦“慶祝組合成立十周年暨十大名曲”專場音樂會。
編排《旱天雷》、《雪域圣女》等新民樂曲目。迄今為止已舉辦專場音樂會超百場,以及亮相于各種各樣的晚會。組合至今已有《梁?!?、《春翼翱翔》及《林月冉冉中國十大名曲》三張CD專輯小樣,及個人教學VCD,演出VCD。
林月冉冉女子民樂組合立足于繼承傳統(tǒng),同時又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形成了宜古宜今、動靜結(jié)合、雅俗共賞的鮮明特色。組合中的四位女生技術功底扎實、表演細膩感人,外形青春靚麗,對樂曲的內(nèi)涵有著近乎完美的詮釋和獨到的藝術見解。她們的演奏真摯、淳樸、充滿激情與活力,將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與現(xiàn)代創(chuàng)作技法相結(jié)合,為傳統(tǒng)觀念和古老的藝術,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她們青春、時尚,在年輕人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并始終以“新雅樂”為組合發(fā)展目標,在音樂風格上體現(xiàn)高品位、多元化、時尚化。積累了大量的合奏、重奏、獨奏曲目。通過不懈的努力奠定了組合在民樂界的地位。
所謂“新”有三個含義:一、新版本。舊曲新彈,如《梁?!?、《梅花三弄》等古曲,經(jīng)過重新編配,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二、新作品。向知名作曲家委約、首演新作品,如《杏花天影》、《道情》等。三、新形式。在民樂中加入現(xiàn)代時尚音樂元素如MIDI伴奏,注重現(xiàn)場演出的氛圍,使之相互結(jié)合,互為補充,獲加入一些現(xiàn)場演唱,或在現(xiàn)場做一些音樂專題講座,為古老的民族藝術注入現(xiàn)代的青春活力。如《高山流水》、《弦韻》、《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醉舞霓裳》、《鬲溪梅令》、《沈香舞》等。